首页> 兰心慧眼> 正文

润物细无声 ——记娃娃家《剥毛豆》的趣事

发布时间:2016-10-10 来源:华新幼儿园 

    活动背景:

自然角里,有孩子们带来的各种植物,有的是欣赏类的植物,有的是水果类的,也有的是蔬菜类的……

每天,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在这里浇水、摘枯叶,观察植物的生长。结合娃娃家的环境创设,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植物,也可以制作各种美味菜肴和水果,将娃娃家的生活和自然溶于其中。

自主游戏开始了,苗苗今天扮演妈妈来到了娃娃家(自然角里增加了剥毛豆的内容),一进娃娃家边盯上了桌上的一大盆毛豆,一开始拿到毛豆都对毛豆很好奇,自然自语地说:“这是什么呀?扁扁的、长长的。”也引来了娃娃家里的其他成员。于是,我进行了介绍:“这就是毛豆呀,因为大家都只吃过剥好的炒毛豆、还没见过没有加工处理过的毛豆,今天你来帮助娃娃家剥毛豆吧!”孩子们不亦乐乎,在这里开始了剥毛豆的工。

剥毛豆并非所有的孩子想得那么简单。瞧!苗苗妈妈一开始不知道毛豆的开口在哪儿,毛豆一副不知所以然的样子,还时时用华新话问我:“得个毛豆那能有两粒,有个那能只有一粒。”“特格吾剥不掉”……嘟嘟爸爸用力抠着毛豆,可怎么也不见剥开毛豆的外壳,汤圆奶奶卖力地拔着毛豆外壳上的,可仍然不见豆子的出现,坦玮爷爷不停地扭着毛豆,“咯哒”,外壳断了,大叫:“我看到豆豆了。”……               

看着孩子们的举动,觉得可爱,内心却有一丝的心酸。现在的家长,什么事都包干,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劳动权利。其实,孩子们非常乐意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着向大人证明“我长大了!”“我能行!”我一边倾听一边细致的讲解的剥毛豆的方法,大家也听得很认真。很快,大家就掌握了剥毛豆的方法,一个个都把毛豆都剥完了,娃娃家的“爸爸”也等了很久,等着用毛豆来炒菜呢。                      

第二天,为了让孩子更清晰的了解毛豆的成长,我请家长奶奶从地里找到了毛豆的豆萁,在日常中,与孩子们开展了一次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毛豆是怎样生长的?它长得什么样?她的这种子是怎么样的?”苗苗说:这毛豆长了好多呀!梓天说:老师你看,我找到豆子了。”“我来帮它才下来吧!”……在提问中让幼儿认识毛豆,又能对蔬菜产生探索兴趣。

孩子行为背后我的思考:

1.在自然角中自然地融入季节性的植物——毛豆,不仅让孩子们认识毛豆的外形及内部特征,学会由外到内的观察毛豆,用完整的话语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大大的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

2.在娃娃家中的体验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并感受与同伴一起合作“剥毛豆”的快乐。借着体验活动的开展方式,不但习得了剥毛豆的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能提升孩子们分享互助的意识。

3.开展体验活动观察毛豆的成长,引导幼儿充分调用各种感官感知观察。孩子们通过眼睛看看,小手摸摸,鼻子闻闻,简单地了解了毛豆生长的基本特征。

建议调整:

1.生活技能的练习。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使用勺子是必备的生活技能练习。提供勺子和黄豆,让幼儿进行舀黄豆的练习,在认识种子的同时锻炼小肌肉的发展。

2.操作活动的趣味。我发现有许多孩子在家从未剥过豆子,拿着豆子无从下手,的确对一些从没剥过豆子的幼儿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猜每颗毛豆里有几颗豆等激发孩子们剥豆的兴趣。

3.良好品质的培养。在生活中我们也提醒家长让孩子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摘芹菜、摘青菜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