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心慧眼> 正文

幼儿的创意表现与环境材料的关系 ——大班区域活动《我喜欢的动物朋友》

发布时间:2016-03-29 来源:华新幼儿园 

 

华新幼儿园          顾欣怡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并关注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之一要求,“在区域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材料的操作,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不同,幼儿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不同,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材料为媒介来支持、帮助、发展幼儿的各种游戏。”

美工区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它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在这个区域内,幼儿可以操作各种材料,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绘画或手工这些外在的符号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施展自己的才能,任意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背景:

进入大班的主题《奇妙的动物世界》孩子们对于参观完恐龙园,以及观察了教室环境中的各种动物图片后还子们纷纷表示我想扮演各种动物,可是表演区里面没有道具,于是我们共同决定在教室里的美工区,创设制作我喜欢的动物朋友的道具的区域。首先我们进行讨论要制作哪些喜欢的动物朋友,有的说:“是制作恐龙。”有人说:“我想要做孔雀,她很漂亮”。还有孩子说:“为什么不做狮子老虎呢?”孩子们有各种意见,于是我们决定将要制作的动物朋友进行分类,通过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分成了:恐龙、野兽、飞禽三大类。于是我们也将美工区分成了这三个区域。

孩子们讨论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创设环境,操作的桌子和孩子观察的东西是半开放式的,就近的材料,方便孩子就近观察、取材料。提供的各种材料,孩子一抬头就能看到。通过和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比较喜欢恐龙中的霸王龙、剑龙、三角龙,野兽中的狮子、老虎、豹子、熊猫等,飞禽中的孔雀、小鸟等。于是我搜集了关于这些动物的图片、模型,以及一些制作道具的图片以及步骤图将其展示在环境中。并未通过分析觉得有些道具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比较的困难,于是还制作了基本不同《制作小秘籍》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可以参考的东西,并且为了让孩子们制作方便我重新整理了材料架提供了适合表现的原材料。

除了这些材料我还在区域中提供了计划单,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更有目的性,能够有计划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于是在活动开始之前的几天孩子们纷纷填写了自己的计划单,画出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制作动物的哪一部分、需要什么材料等,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符号和文字制定了计划。

第一次活动:

一切准备就绪了,孩子们开始在区域中活动首先来了6个孩子,4个女孩2个男孩,2个女孩子的计划单是要制作小鸟于是她们俩带着计划就来到了飞禽类的小区域,2个男孩子更喜欢野兽就,还有2个孩子被动物手套吸引了。

飞禽区:女孩一:“我想要要做小鸟的翅膀”,女孩二:“我也想做小鸟的翅膀,可是怎么做呢?”女孩一:“翅膀是一对的我们一人一只”“看看图片上是怎么做的?”两个关注到了墙面上的图片和制作方法,选择了材料开始制作,拿了两个长条的塑封纸,上面已经有几片老师剪好的羽毛,然后开始思考怎么剪羽毛,两个孩子商量了很久不知道怎么制作羽毛,老师:“看看步骤图”,孩子看了之后说“这里怎么都是孔雀”,老师再次引导观察,孩子看了以后说“这里怎么都是裙子,到底怎么剪”,然后放弃了步骤图,一个孩子看老师做得羽毛开始模仿,把纸三分对折,画下羽毛形状剪下来。另一个孩子观察了他的制作过程,然后模仿在三分纸上画了半个羽毛的轮廓,剪下来就是一个宽大的羽毛和半片羽毛,发现了自己剪得跟另一个孩子不一样,但没有找到自己的问题。后来关注到了羽毛的变化,注意到弧度,一开始剪得比较长,后来越来越短。另一个孩子剪得形状没有规则。恐龙区:一开始两个孩子对于老师制作的步骤图很感兴趣,之后选了一张手工纸,直接画了一个爪子的形状,指甲也是直接画而不是贴的,另一个孩子直接把自己的手放在手工纸上画了下来。可能因为我没有放范例,所以孩子是直接这样表现的。第二天一个孩子想做三角龙的剑,按照步骤图做了一个锥形,还在剑上面进行了装饰,另一个孩子两条边靠在一起用透明胶进行固定。两个孩子使用计划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个孩子是画好了以后取用了卡纸然后紧接着拿了剪刀,工具和材料是同时取用的,另一个孩子是分次想到什么拿什么。第一个孩子就是根据计划是取用的。野兽区:一个男孩子决定做一个面具,拿了手工纸就剪了个圆,另一个男孩子剪了很多半圆形,后来拿了个纸盘剪洞,然后马上放在脸上比对,然后就想戴在头上,拿了根扭扭棒往自己头上比划,但是不知道怎么把纸盘固定在扭扭棒上,然后开始剪耳朵,从小到大剪了很多三角形,一直到自己满意的大小。另一个孩子就是一直用手工纸,不愿意用纸盘,多次尝试最后放弃。

幼儿获得的经验:

1.孩子的自我判断都是在慢慢调整中,跟老师的预想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关于孩子的表现暂时告一段落,每个孩子对于想表现的东西,怎么呈现也都有不同的想法。

2.孩子已经能够有计划性做事。孩子自我学习、自我计划的能力在慢慢提升,另一个虽然分次,但是也是根据计划书。

3.在这次活动中,孩子的坚持性更长久,这个内容点孩子比较感兴趣,很想完成自己的作品,所以会在多次活动中坚持制作。还有就是同伴合作分工的能力,这次有的内容是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孩子就会去合作完成。

问题:

1.我们还需要思考下,什么材料、需要多久能完成,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我们提供的成品、半成品应该达到什么地步。

2.如何让孩子解决自己的困难,让活动更好玩更有意义。

3.问题,孩子表现形式单一,原因可能是因为环境材料不是他需要的,包括过程中羽毛怎么剪等问题孩子在过程中能够自我修正。刚才我们还讲到了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喜欢简单直接,经验也存在差异,我们怎么样调整优化我们的材料,哪些是过多了,哪些是可以从简的,包括刚才说到的信息的收集,环境是孩子的环境。

分析:

1.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孩子缺乏参与,缺乏对于动物特征的了解。

2. 幼儿是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提醒下才去制作,而不是自主自发的。多种材料的组合少,表现都比较单一。在做得过程中,老师也干预了,但是不接受老师的意见。

调整:

1.材料提供还需要一个细节的关注。

如说我们猫科动物的纸盘面具,同样一个面具可以有多种动物,是不是能够反过来一个动物可以有多种材料制作。比如剑龙的剑,可以是卡纸做得,可以是扭扭棒做得,可以是这种不同材料的启发,这样是不是能够有一些思维拓展。

2.孩子收集来得动物图片、图书可以放在美工区里面,还是需要孩子对动物有一个熟悉度。把计划的第一步变成收集相应的材料和图片。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的图片、图书,设想现有的材料,还可以提供的材料,帮助孩子的多元表现,引导孩子相互借鉴,材料是容易表现的,纸适合各种动物,收集的材料更利用孩子表现,本身具有一定特征的。

3.多一步半成品的加工,一种东西可以用多种材料制作的暗示。

第二次活动:

2个孩子在制作小鸟的区域中玩,之前玩过的一个孩子对于自己之前制作的羽毛翅膀很有兴趣,问我可不可以做得更大,然后做了一层又一层。一开始贴第二层是贴在上面,我问他小鸟飞的时候羽毛是一片一片抖的,后来贴在了反面,翅膀变得一层一层的,后来她一共做了三层,而且都是从宽到,剪得多了之后也很容易剪成型,羽毛形状也越来越逼真。完成之后也想要装扮在自己身上,去材料去找了扭扭棒穿成两个洞,戴在自己的手臂上。有2个孩子喜欢恐龙的道具,他们选择用老师提供的半成品的鞋盒制作恐龙的头饰,他们互相合作将纸盒刷成了绿色,用白色的图画纸剪成一个个小的三角形贴在鞋盒张开的地方说这是恐龙的牙齿,并且添上了鼻子和眼睛。做完头饰后他们做了恐龙的尾巴,用了绿色的卡纸裁成了三角形,并且在上面贴上了立体的黄色小三角形。还有两个孩子在制作狮子的头饰用扭扭棒表现了狮子的鬃毛,孩子黏贴的很认真并且有颜色的间隔。

幼儿获得的经验:

1.同种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改变原有的样子,知道了材料的多边性。

2.能够更好的合作并且能够相互协商达成统一意见。

3.各有想法,同种动物道具有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问题:

1.如何能够让孩子有自主的想法。

2.孩子的差异不是不知道这个成品是怎么样,只是操作有差异,缺少制作的方法,要不要给多元的卷的方法、怎么给?

3.在做恐龙的时候,做了很多手套、简单的面具头饰,大型的恐龙的尾巴之类的表现较少,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去制作。

分析:

1.半成品也可以让孩子披在身上展示下,在过程中孩子学习品质的建立也很重要,需要一个持久、延续性的制作过程,在学习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是在日常的评价、分享过程中建立,并不一定要成品才介绍,让孩子有一个成功的体验。

2.大班的孩子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但是他在表现的过程中,与他实际能力是有差异的,在表现精细部分时缺乏相应经验,比如扭、卷、撕,除了日常给更多经验,还能提供哪些支持,给他建立阶梯

调整:

1.提供更多半成品材料供孩子选择。

2.给孩子提供各大的自由空间让后自己展现自己的想法。

3.提供 多种材料的小样卡供孩子参考。

我的想法:

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观察力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双手”、“小孩子有创造力”。新世纪已经到来,如何让每个孩子心灵手巧、聪明伶俐,成功地步入人生之旅,是每位家长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与孩子对话、平时利用各种机会向他们提问和利用美工制作活动等等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美工活动不但可以发展孩子的小肌肉,更是发挥孩子潜在的聪明才智的桥梁。儿童期是人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期,人的很多能力取决于这一时期的培养。大量实验表明,对神经细胞进行刺激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动手制作,是对神经细胞进行刺激的有效途径。所以: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分享到: